浙商银行忽悠老人买基金亏损 法院终审判赔偿50%LoL赛事- LoL投注- 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
2025-09-09英雄联盟投注,英雄联盟,英雄联盟下注,LOL投注官网,英雄联盟赛事投注,英雄联盟下注,英雄联盟电竞,英雄联盟投注网站,LOL,英雄联盟赛事,LOL投注,LOL赛事下注,LOL投注网站,lol下注平台
日前,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金融机构代销基金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终审判决正式生效,江苏的张女士依法为母亲拿到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姑苏支行的赔偿款。回溯至2020年,张女士70多岁的母亲揣着22万元积蓄,本想在银行存一笔定期存款,在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买入了一款中高风险基金。后续基金净值大幅波动,最多时本金亏损近半。从发现问题到找银行协商投诉再到最后的法律诉讼,这场维权整整持续了两年。如今判决落地,银行因未履行适当性义务被判承担50%责任。同时,这起案例也成了当下理财热潮中,给所有投资者,尤其是老年群体的一个警钟。
张女士告诉信网,购买基金前的风险评估环节,母亲并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我母亲根本不知道做的是风险评估,只知道在大厅的机器上,有工作人员帮她点了什么东西,然后让她输密码。”张女士说,母亲患有白内障看不清楚屏幕,基本都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帮她代为操作。后续,在购买基金的“双录”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没有放慢语速,也没有用清晰的语言解释产品的风险进行风险提示。“银行提交给法院的双录视频中,工作人员读的非常快,都是格式性条款,就像机器人一样在过程序。因为我母亲回答时经常迟疑,当时的录像录了至少3遍,最后效果最好的这一遍依旧是这么的迟疑,银行根本没考虑老人的接受能力。”
这场“错位”的投资,在三年后才被揭开。2023年底,银行给张女士母亲打电话,通知“积分要清零,来兑换礼品”。由于母亲腿脚不便,张女士替母亲来到银行网点兑换礼品,顺便想查下定期存款的利息,柜员调出账户的瞬间张女士发现原本母亲以为早已卖出的基金仍在持有,2021年到2023年这支中高风险基金剧烈波动,最高回撤达45%,22万的本金最多时亏损近11万。“我母亲得知以后就是惊讶,她自己并不知道没有卖出还亏损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曾经做过风险评估。”
由于多次与银行沟通无果,2024年3月,张女士代母亲向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发起诉讼,主张浙商银行未履行适当性义务,要求其赔偿本金亏损及相应利息损失。庭审中,双方争议焦点集中在“浙商银行是否充分履行风险告知与适当性义务”。浙商银行辩称,张女士母亲2020年购买案涉基金前的风险测评,是其自行输入网银账号密码完成,70分的测评结果对应C4成长型,与案涉中高风险(R4)基金完全适配,双录视频中已明确告知产品风险,基金封闭期结束后也电话提醒过赎回,亏损是市场正常波动导致,与银行无关,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后,结合双录视频、风险测评材料、张女士母亲的病历及体检报告等证据,作出关键事实认定。法院认为,浙商银行作为专业基金代销机构,未充分履行对高龄、患病投资者的适当性义务,存在多方面过错。首先,风险测评程序存瑕疵。虽测评需张女士母亲输入账号密码,但银行无法提供测评录音录像,且测评问卷及结果均无本人签字,无法完全推断出是本人填写了风险测评问卷并得出风险等级为C4(成长型)的测评结果,故银行向其推荐的基金产品与本人的风险等级匹配度不够精准。
其次,在张女士母亲购买基金过程中,虽然浙商银行提供的宣传资料、《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业务申请书》、《博时高端装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等材料中有关于案涉基金的风险提示,但宣传资料更醒目的是关于超额回报、以往业绩的宣传。在浙商银行柜台销售人员就该基金对张女士母亲进行介绍说明及风险提示过程中,语速较快流于形式,没有针对老年人具体情况增加说话音量、减慢语速,特别是最后环节询问其是否清楚具体投资风险时,在其反映迟钝意思表达含糊不清时,没有进一步说明基金风险情况,即将相关书面材料交由张女士目前签字确认。综上,法院认定浙商银行向推介销售基金过程中,违反适当性义务,存在一定过错,与购买基金损失存在因果关系,应对张女士目前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同时,法院也认定张女士母亲自身存在一定过错,其向银行提供了网银账号密码用于风险测评,签署基金相关文件时未仔细阅读内容即签字确认。银行提醒基金盈利时未及时赎回,后续也未关注基金状态,对损失的扩大负有相应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九十八条、《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侵权责任条款,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浙商银行对张女士母亲的实际损失承担50%赔偿责任,赔偿本金损失4.7万余元及利息。
“眼下的理财热,很容易让人忽略风险。”相关业内人士提醒,储蓄与基金有着本质区别。储蓄保本保息,受《存款保险条例》兜底保护。而基金本质是浮动收益产品,不存在“保本”承诺,中高风险产品更是可能因市场波动亏损本金,此前张女士母亲22万本金最多亏损近11万的案例,正是高收益背后风险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老年人,在选择金融产品时,一定要先问清是不是储蓄,看不懂的条款、复杂的产品说明,切勿轻易签字,办理金融业务时最好让子女陪同,守住养老钱袋子。”(耿润)